首页

优美之家 sm

时间:2025-05-29 15:18:45 作者:天问二号任务发射圆满成功 我国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 浏览量:45320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5月29日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Y110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18分钟后,将探测器送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转移轨道。此后,探测器太阳翼正常展开,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天问二号主要任务目标是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此后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小行星2016HO3是人类目前发现的地球准卫星之一。

  天问二号任务工程目标:

  一是突破弱引力天体表面取样、高精度相对自主导航与控制、小推力转移轨道设计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二是为小行星起源及演化等前沿科学研究提供探测数据和珍贵样品。

  科学目标则聚焦于测定小行星和主带彗星的多项物理参数。

  一是测定小行星和主带彗星的轨道参数、自转参数、形状大小、热辐射特性等物理参数,开展轨道动力学研究。

  二是开展小行星和主带彗星的形貌、物质组分、内部结构以及可能的喷发物等研究;

  三是开展样品的实验室分析研究,测定样品物理性质、化学与矿物成分、同位素组成和结构构造,开展小行星和太阳系早期的形成与演化研究。

  此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仅仅是天问二号任务漫长探测过程的“第一步”。天问二号任务技术难度大,工程风险高,共包含发射段、小行星转移段、小行星接近段、小行星交会段、小行星近距探测段、小行星采样段、返回等待段、返回转移段、再入回收段、主带彗星转移段、主带彗星接近段、主带彗星交会段、主带彗星近距探测段等13个飞行阶段。

  其中,小行星探测和采样返回包括9个阶段,发射段顺利完成后,探测器进入小行星转移段,这一阶段将持续约1年,期间需实施深空机动、中途修正等操作,直至距离小行星约3万公里处。

  随后依次进入小行星接近段、交会段、近距探测段,在近距探测段按照“边飞边探、逐步逼近”原则,对小行星开展悬停、主动绕飞等探测,确定采样区后进入采样段。

  完成采样任务后,探测器将经历返回等待段、返回转移段,在返回转移段接近地球,返回舱与主探测器分离,之后独自进入再入回收段,预计于2027年底着陆地球并完成回收。

  此后,主探测器则继续飞行,前往主带彗星311P,开展后续探测任务。

  探测器上共配置了中视场彩色相机、多光谱相机、可见红外成像光谱仪、热辐射光谱仪、探测雷达、磁强计、带电粒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喷发物分析仪、窄视场导航敏感器、激光一体化导航敏感器、旋转衍射高光谱相机等11台科学设备。这些先进设备将助力探测器在飞行过程中对小行星和主带彗星进行探测,获取科学数据。

  天问二号任务由工程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与回收、测控、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承担工程总体工作,负责任务的总体设计和实施管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牵头承担探测器系统研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运载火箭系统研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牵头承担地面应用系统。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78次发射。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是我国高轨发射的主力火箭,也是我国宇航发射次数最多的火箭,此前已完成108次发射,曾执行过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等探月工程任务。为确保“长征三号乙火箭‘可靠、精准、准时’答卷”,跑好天问二号任务“第一棒”,设计人员历时2年完成了多轮设计迭代,同时满足了各方约束要求,实现火箭与探测器完美“交接班”。

  总台央视记者丨崔霞 李宁 陶嘉树 吴天白 李昌鹤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云南公安亮出成绩单 省内涉诈窝点持续动态清零

在男子50米蛙泳项目上,覃海洋以25秒38的成绩获得金牌,孙佳俊获得季军。本站比赛中,覃海洋包揽了50米、100米蛙泳两个项目的金牌,并且均打破短池亚洲纪录。

新华社权威速览|推动落实全球安全倡议,习近平主席这样说

四川举行高技能人才宣讲

此外,该实验室还从20余万甲骨拓片中提取出143万个字形,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以字搜图”技术,实现了目标字形在所有拓片上出现痕迹的检索与定位。

日媒:小林制药6.9吨红曲原料流向不明

在福州鼓楼区教育局副局长魏淑敏看来,作为全国唯一一个获得“大师故里,围棋名城”荣誉的城市,福州在推广围棋文化上开展了不少工作,营造了浓厚的氛围。第六届吴清源杯世界女子围棋赛三番棋决赛刚刚在福州落下帷幕,“福建海峡银行杯”2023世界人工智能围棋大赛也将于今天决出胜负。“此次围棋国手进校园活动为热爱围棋的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吉林服务业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OPPO高度关注用户的睡眠健康,全新健康智眼2.0带来熬夜风险评估功能,通过多项心率和呼吸指标,为用户评估偶发和长期熬夜健康风险。同时,主动引导用户标记睡眠行为标签,循序渐进促进养成良好习惯。此外,OPPO手表的鼾症风险评估功能,在常规睡眠数据监测基础上,还能结合睡眠呼吸特征变化以及鼾声信息,通过AI算法识别鼾症风险等级,监测数据对比医学金标仪器准确率达到了93.9%。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